《萨迦离四贪》第一讲 若贪今生非行者
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!
顶礼文殊菩萨!
顶礼大恩传承上师!
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!
上课前,请大家发菩提心。
我们作为佛教徒、作为实修密宗金刚乘的人,完全不能离开三殊胜。做任何善事都不离开菩提心、不离开三殊胜是特别重要的。三殊胜是加行发心殊胜、正行无缘殊胜和后行回向殊胜。
加行发心殊胜的意思是我们今天听课、修法的目标是“为了让众生成佛”。如何才能令众生成佛呢?首先,我们听完课之后,还要进一步闻思修行。当我们学习、实修了一段时间以后,将来有一天肯定能成就佛果。成佛,就是变成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这样我们就可以度化无量众生,令众生成佛。虽然现在我们不会在听完课后就立即成佛,但是继续努力实修,就会成佛。我们成佛的目的是为了度化众生成佛,这就是菩提心,有这样的发心至关重要。
在实修的过程中,有可能体会到大圆满、大手印或中观空性的见解,这叫做正行无缘殊胜。对于世俗人来说,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见解之前,在做任何修法或听课的过程中,不做其他的事情,内心专心致志,心无旁骛,从头到尾认真完整地修法、把课听清楚,尽量调整自己,始终做到内心不动摇、不散乱、不昏沉,以此来代替正行无缘殊胜,这是世俗人正行无缘的修法。
听完课后,我们要将善根回向给天下所有的众生,希望众生能成佛。闻法肯定是有功德的,能够积累福报,但我们不求自己发财、健康,不为自己个人做回向,而是发自内心、无条件地将所有善根、一切功德回向给无量众生,这是后行回向殊胜。已经证悟了大圆满见解的菩萨,以证悟三轮体空、无实智慧摄持而做清净无毒回向。世俗人无法做到,应诚心诚意地观想: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,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。这种相似的无毒回向,可以代替无毒回向,这是世俗人后行回向殊胜的修法。以上三个方面即为三殊胜。
无论做任何事,都会有步骤。就算处理一件普通的事情,也有前面开始准备、中间正在处理的过程和后面解决完成的阶段。如果我们做普通的事都有先后的步骤,修法更应如此。修任何法都不能很随意、不加思索地打开课诵本,随便念念经,或者不做任何准备就过来随意地听听课。这个完整的过程称为“三殊胜”。大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来闻法,会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。所以我们闻法前应该努力发好菩提心,这非常重要。
《萨迦离四贪》的重要性
今天是新年后的第一天,是一个非常好的缘起,也是一个很圆满的日子。我们从今天开始为大家传讲一个九百多年前,由萨迦派祖师萨钦贡嘎宁波尊者传授的法——《萨迦离四贪》。
萨钦贡嘎宁波尊者十二岁时,他的上师向他强调修行和培养智慧的重要性,因为智慧真实到位便可以弘法利生,若智慧没有培养好,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弘法利生。他的上师为他传授了开智慧的修法,令其闭关实修。贡嘎宁波尊者在闭关实修六个月后,禅定中文殊菩萨现身,亲自为其传授四句偈,即《萨迦离四贪》。所以《萨迦离四贪》并非一位普通的学者或凡夫特意而作,而是文殊菩萨亲口所传。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偈,但内容深广,可以说将佛教八万四千法门,一个人从出离心、菩提心到成佛的所有修行,全部都归纳在内。如果真学会了这四句偈的意思,就是已经学会了所有的佛法。一个人若能将此四句学会,此生无须再修学其他法,一生修行就足够了,可以到位了。所以《萨迦离四贪》特别殊胜。
在藏传佛教中,不同教派传承不同,弟子都按照各自派别的传承修学。但《萨迦离四贪》是不分派别的,它虽是萨迦派的祖师所讲,不论宁玛派、格鲁派还是觉囊派都特别重视,是所有教派都会学习、实修的共同的修法,这个法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。
普通在家人很需要学习《萨迦离四贪》,没有学好此法,根本没办法学习佛法,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。同样,出家的上师、堪布、高僧大德,更需要实修《萨迦离四贪》,如果没有修好此法,是无法成为一位具格的善知识、上师、堪布的。所以《萨迦离四贪》特别重要。
如果能够学会、心中能始终不离开《萨迦离四贪》的四句教言,那么无论任何国家和民族、文化水平高低,个人状态如何、时间充裕与否,你的修行都没有问题,是绝对能修成的。
《萨迦离四贪》的第一句是“若贪今生非行者”。这句讲的是,作为一个佛教徒,当我们进入佛门后应当如何学习佛法,如何开始修行。《萨迦离四贪》的窍诀简单、清楚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,我们学会了,就绝对不会再有迷茫、不清楚应该从哪里开始的问题。
《萨迦离四贪》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。藏传佛教的每个派别都有像《萨迦离四贪》这样内容简洁,表达简单,对于所有修行人都非常重要的法。比如宗喀巴大师著作的《三主要道论》,内容简短,也特别重要。他将佛法中所有的修行,为我们非常到位地归纳为出离心、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见解这三个要点。这样的总结方便我们学习,否则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我们很难分清哪些才是最关键的,我们应该主要修哪些法。《萨迦离四贪》非常清楚地为我们指明了佛法修行的道路,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离开这样的窍诀,这特别重要。
藏传佛教分为以实修为主和以闻思、学习为主的两种修行之路。出家的僧众分为两个部分,一种是完全实修的团队,另一种团队不只要实修,还要深入学习各种论典,如五部大论(《现观庄严论》《入中论》《释量论》《俱舍论》《戒论》)等。为什么这么分呢?这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佛法。因为将佛教论典都学习、研究到位以后,弘扬佛法会更加全面。另一种团队侧重实修,在自身年龄、时间、文化水平都有限的情况下,不选择深入、系统学习经论,而抓紧时间,依止上师、依靠上师的窍诀实修,以求即生解脱、成佛。无论是以闻思为主还是以实修为主,像《萨迦离四贪》这样的内容都很重要,始终不能离开《萨迦离四贪》的法义。
不要执着、贪爱
《萨迦离四贪》的第一句特别强调,不要贪恋世间八法(利衰毁誉,称讥苦乐)。作为在家人,大家认为我们很需要世间八法,离不开世间八法。生活、家庭、工作都非常重要,不可能不处理。在一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,我愿意为了工作更顺利、身体更健康等世间八法的利益而念经、烧香、拜佛或花钱积累功德福报,愿意学习佛法。如果要我必须减少或真的彻底放弃世间八法的话,那我肯定就无法学佛、修行了。因为大家不理解世间八法的过患,所以才会这样想。因此我们要先理解这个道理,这非常重要。
我们当然是可以考虑现世生活的。作为在家人,不论我们是为众生成佛修发菩提心,还是为了自己解脱,不管我们修哪一种佛法,修法道路上不能不考虑现世生活。但是也不能用全部精力只考虑、解决现世问题,把它作为人生最关键、最重要的目标,不能等到把所有现世问题都解决好以后,再考虑学佛、修行。普通人认为,佛法只和下一世有关,和现世生活无关,现世问题只能用世间法的方式来处理。下一世的问题肯定是要依靠佛法的智慧来改变,不止这样,面对眼前的现世问题,只有将佛法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,依靠这样的方法来处理,现世的一切问题才能圆满解决。这个我们要好好地理解,我们现在非常缺少这方面的教育。
有信仰的人也好,没有信仰的人也好,不管是什么样的人,很多人都对现世生活特别执着,也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:
第一,对工作、财富的执着。
大家都认为工作、赚钱特别重要。在家人需要工作、赚钱是应该的。所有学佛的人不用都像米拉日巴大师那样舍弃一切世间法去修行。但如果对现世生活方面过于重视、在意,特别执着、自私,只想这些,我们从中肯定得不到最有意义的人生。许多人将一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与赚钱之中,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获得圆满的幸福,为此每个人都特别努力、特别重视赚钱。
在家人当然可以继续工作、赚钱。但无论做什么,我们首先要学会有“满足感”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缺乏满足感,我们就会不断的向外努力追求,特别执着、自私,总是会担心缺钱、害怕失去工作、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……永远无法安心。
其次,我们一定要“深信因果”。从因果的角度来看,我们这一世工作能否顺利、能不能赚到钱,一方面依靠我们现世的努力,另一方面与自己前世带来的因果、因缘和积累福报有关。很多人只看这一世,认为与前世的因缘、福报无关,只要现世足够努力、认真,就一定能发财致富。真的是这样的么?肯定不是的。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做修桥、补路等非常辛苦的工作的人,一辈子非常努力,可他们再努力也难以摆脱贫困,因为他们前世的因缘便是如此。我们也都见过,有些人并没有很努力,只稍微花费了一点精力就顺风顺水、发财致富。所以并不是只要够努力就一定会发财,这与前世因果和因缘相关。大家一定要相信因果,这特别重要。
再次,有钱就肯定会幸福么?并非如此。富足的物质生活有可能带来一部分的幸福,但幸福主要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感受,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心能调整成什么状态,而不是主要依靠外界的物质条件。
这些方面我们平时一定要好好地自我沟通。上师们总在不断的强调,教育我们,但如果我们长期不进行自我沟通,想不通这些问题,不管上师怎么说,自己心里觉得实际上工作、赚钱还是很重要的,然后日日夜夜、辗转反侧,一直特别计较,特别自私,这样根本无法修行。不止无法修法,虽然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地去解决现世生活方面的问题,可依然无法顺利圆满。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,认真思考这个问题。
第二,对快乐和痛苦感受的执着。
在世间八法方面,世上所有众生都非常在意、特别执着、自私地追求这一世能快乐和幸福,害怕并拒绝哪怕一丁点的痛苦。所有众生都非常想要幸福,不在乎幸福的众生一个也没有。但是我们执着的幸福是由眼耳鼻舌身带来的感受,从来都不了解与眼耳鼻舌身无关的快乐、幸福的感受是什么,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努力地追求由物质带来的幸福,非常在乎也非常害怕失去这种感受。
第三,对名声的执着。
无论身份如何,地位如何,世间人都特别在意、执着、自私于自己的名声。如果一个人很有名,他特别在意、执着于自己的名声,他会一直考虑如何能够让自己在全国、全世界范围内更出名。即使是一个普通人,也很执着、在乎自己的名声,哪怕在只有十几人、几个人的小范围里,也非常努力,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夸奖和赞扬。
第四,我们总希望别人喜欢我,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会很高兴。同时也很担心、害怕被别人批评、毁谤,担心别人讨厌我、瞧不起我、侮辱我、欺负我等等,这些会让我非常不舒服。
以上这些就叫做世间八法。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、赚钱很重要;自己的幸福、快乐很重要;自己的名声也特别重要……自己觉得这些都特别重要,一定要先处理这些问题,修法的事情以后再说。因为对这些方面都特别在意、执着和自私,一直在追求,导致我们没时间、没精力修行。
什么叫做不贪爱世间八法呢?到目前为止,让我们完全不在意、一点世间八法都不做,肯定是做不到的,世俗人多多少少都要有世间八法的。但在学习佛法的道路上,我们应该要适当地减少一些世间八法,不能跟原来一样,完全不改变自己。如果我们能减少到百分之二、三十,那很好,但估计在家人应该做不到。看看自己能不能努力减少到百分之五、六十,如果能做到的话,我们作为在家人也有机会能特别圆满地学习佛法了。如果完全不调整,不要说修行、解脱、成佛,我们就连世间法也做不好、无法成功。所以如何学习佛法,首先我们要去思考和调整不要贪恋世间八法的问题。
减少对现世的贪爱,一定要深信轮回和因果
为什么现在我们非常重视考虑现世问题?为什么我们对世间八法有根深蒂固的执着呢?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轮回。没有人能在完全没有学过佛法前就特别清楚地了解生命和轮回、前世、来世、因果等问题。我们作为初学者,现在还没有走上真正修行的道路,对这些问题不太了解,自己也没有太多研究、沟通,对佛法还没有坚定的信心,所以内心还无法很信任这些道理。我们缺乏这些教育,内心没有依靠。这个情况下,肯定只能考虑现世,无法考虑得更远。
如果将轮回的时间长度比做一天二十四小时,我们现世的时间大概不足一秒钟的百分之一。从二十四小时,甚至从一秒钟的角度来看,这一世是非常短暂的。我们不知道轮回的漫长,无法从二十四小时的角度考虑,就只能考虑这一生短短的不到一秒钟。首先要理解、看清轮回的二十四小时究竟有多长,我们才有办法调整好其中的这一秒,甚至让整个二十四小时变得更好。但我们现在看不到,也没人给我们讲这个道理,在不懂轮回的情况下,哪怕这一秒的时间再短暂,我们现在也只能考虑这一秒的问题,无法考虑其他更多、更长的时间。因此我们只盯着现世的幸福,追求财富,追求吃喝玩乐,想尽办法如何能从物质方面得到更多幸福和快乐,我们肯定特别重视这些问题。
许多人认为人死如灯灭,死亡就像关掉电源一样简单,人死了就什么都不存在了。如果死亡真的这么简单,真的就像断水断电一样,我们当然可以只追求现世的幸福快乐,根本不用考虑来世的问题。但是大家要好好想一想,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办?生命其实没有结束,真的存在漫长的轮回,只是我们不了解、不知道这个真相而已。这一生我们得到了十八暇满的人身,佛法、上师为我们把轮回讲得非常清楚、全面、透彻,只要肯稍微努力思维,自己一下就能想通这个问题。但是如果没有努力,不想这些问题,只为这一世的生活考虑,不为未来、来世着想,这是不是太可惜了?如果这样,我们虽然得到了人身,却和猪牛羊等牲畜的一生毫无差别。虽然看起来人和动物全然不同,但实际上我们所做的跟动物没有分别,得到暇满人身毫无意义。我们肯定不能这样。所以我们学佛、修行最起码要想通轮回的问题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日日夜夜地如此辛苦。这肯定是为了工作、为了赚钱。那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赚钱呢?大家肯定会回答是为了生存。如果再追问下去,生存又是为了什么,为了谁?大家就答不出来了。人们非常努力、辛苦地工作,面对、接受痛苦,该做的都做了,但到最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谁而做,为什么要这么辛苦。很多人想不通这个问题,最后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或者会选择自杀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不了解生命的价值,不知道我们有生生世世,不知道生命轮回是多么漫长的过程。自己认为死了就死了,死了一切就都不存在了。因为觉得活着实在太辛苦了,实在无法面对痛苦,就选择自杀,结束自己的生命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习佛法,不懂轮回,也没有自我沟通,所以目光短浅,没办法看得更长远。
从此以后,我们在开始学习佛法、修行的道路上,无论我们修小乘也好,修大乘也好,都不能这样。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分为三种不同的道路,大士道,中士道,小士道。我们作为佛教徒,可以在这三种道路中选择,除此以外再没有第四条路。不考虑轮回、来世,只为现世快乐、幸福考虑的佛法是没有的。
在学习佛法的道路上,我们要进一步努力修行。修行,指的是第一要培养自己的智慧、第二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、第三要培养自己的能力,要度化利益众生。不论我们是男是女,是什么样的人,我们这一生得到可以修学佛法的十八暇满的人身,都如同得到一颗如意宝一样珍贵,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机会。未来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考量就在智、悲、力这三方面。每次当我问起大家修行如何,实际上你们并不清楚我问的究竟是什么。所以回答无非是自己念经、持咒、磕头、受戒多少。因为觉得自己打坐的时间少或持咒、念经的数量少,会紧张、难为情,觉得自己修行不好。实际上,上师问修法怎么样、修行好不好,是问你智慧培养得如何,有进步吗?慈悲心修得怎么样,修得多不多?有没有培养自己的慈悲心,生起慈悲心?有没有培养自己的能力?在日常在修法方面,无论出坐、入坐都一定要努力学习和培养智、悲、力。
虽然我们肯定要考虑现世问题,无法彻底放弃,但也应该适当减少世间八法,更多地考虑怎样才能如理如法地学佛、修行,这特别重要。
不懂因果、轮回,无法考虑得更长远,只考虑现世的第一个过失是:只为这一世考虑,就会造作杀生、偷盗等很多罪业。如果不懂轮回,不懂因果的道理,自己认为只要没人发现就可以偷盗,只要自己没有问题就可以杀生。无法断除罪业,就无法断除轮回。
第二,只考虑很短的现世,无法想得更远,我们内心会生起的巨大的傲慢而无法解决。很多人的慢心是非常严重的,认为我是最厉害的、我是最好的,不接受任何批评。虽然自己一无是处,但自我感觉良好,没人会比我更好,甚至别人话也不能这样说,想也不能这样想。因为不懂生命、轮回,也不清楚因果和因缘,内心就会生起这样的傲慢。
我们要通过打坐、修行去训练和学习,先思考这个问题,适当地减少和控制对世间八法的贪爱。这样我们的家庭和事业等现世利益也会更平安、更顺利。如果什么都太在意,特别执着、自私,世间法也没办法做得更好。
我们要学会满足,要知足、少欲。那是不是必须要生活得非常简单?不能赚大钱,不能成就事业,必须放弃一切世间八法呢?当然不是。如果因为我们前世带来的因缘和福报,很有钱也没有关系,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。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因缘,可自己心里却老是放不下这些问题,对财富、事业特别执着和自私,导致任何法都修不了,这样肯定不行。舍利子曾发愿:我希望来世再得人身,不生过富家,不转贫穷家,唯生中等家,恒常得出家,清净修行,修持佛法,戒律圆满。我们也一定要选择这样的中道,这样我们的修行会圆满,人生也会快乐。
以上是对《萨迦离四贪》第一句颂词简单的解释。希望各位在这方面要多努力学习,好好闻思、修行。很多殊胜上师、高僧大德都曾传讲《萨迦离四贪》,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参考相关讲解,进一步学习。
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
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
杰嘎纳内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
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
当前文本下载
名称 | 下载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