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都源于菩提心
近期金刚萨埵和修心七要的修行,对我这个后进弟子来说,帮助实在是非常大。上师仁波切远在在藏地闭关修行的时候,还心心念念着我们,深怕一个弟子掉队,内心无比感动。
做母亲的这三年,听课和实修都有懈怠。面对人生迄今为止最困难的三年,上师一直从未放弃,不断给与关怀和鼓励,不但让我感受到做母亲本就是一种修行,在做母亲的过程中也能更理解和体悟六度,提醒自己时时刻刻不离六度。
这几次共修,在思维知母念恩的时候,每次越是思维母亲的恩德,就越是能够体会上师的恩德,愈发感恩上师。
当妈妈这几年,面对孩子,感觉我已经用了全部的爱。这个爱能够让我放下自己,把配合好她的成长放在第一位。为了她,要我付出生命,都不会有一刹的犹豫,更不用说睡眠、健康、容貌、时间、金钱、事业、荣誉…… 但即使是感觉用整个生命在爱着这个孩子,可在日常的相处中还是会忍不住频频的对她生气。为什么说很多遍不可以做的事情,她还是会反复再犯;明明讲了很多遍的道理,她分明已经很清楚了,但她还是会克制不住。导致我跟孩子的互动模式,就变成了我反反复复念叨,经常到失去耐性大发脾气,甚至会想办法给孩子建立奖惩机制,而孩子一面不胜其烦,一面又不断再犯。
反观自己跟上师的关系,就会发现其实我就是那个道理没少听,自己说起来也貌似一套一套,但落到实际行动上还是依旧故我的孩子。
但凡经历过一些世事历练的人,在跟其他人的相处中,逐渐都会建立一个对他人的基本判断,这个人是友好、善良,还是严苛、自私……以上师的修行和证量,初见的时候就大约知道我是个什么品性的人,是个自私的,情绪化的,有着巨大傲慢的,固执不调柔的,顽劣根性的人。
但上师对待我,却饱含着比母亲更深刻的爱和慈悲。每一次见面,上师应该都会很遗憾,弟子没有什么进步,一点也没有改变,所以又耐心的不断重复跟我讲着类似的内容,出离心、菩提心。我不但不会反省自己,反而会觉得上师讲不出什么新内容,开始厌烦为什么永远都是老三样。
上师对待我这样的弟子有严厉的时侯,有时也会流露些微的失望,但从没有过一丝嫌弃、一丝鄙夷,我是他眼中满是缺点的孩子,但他对这样糟糕的孩子仍是满怀爱和耐心,不急不徐,循循善诱。
当有一天,我终于有点意识到自己顽劣根性,也逐渐体会到上师比母亲更深广的爱和智慧时。我问上师,是什么能让您对我们这些冥顽不化的糟糕弟子,永远保持耐心呢?
上师顿了一下说,是菩提心吧。
以现在的修学程度,无法真正体会上师的菩提心,但也能从世俗层面体会一些。菩提心应该是无差别的平等,无论是一个人,还是一千个人,都愿意花时间讲授佛法;是无论你学过还是没有学过,什么样的发心,都善巧的接引,使能逐渐步入正轨;是无论你态度谦卑或是傲慢,都理解宽容;分明是弟子做的不好,但还是一面理解,一面肯定鼓励。
反观自己的心,连所谓自己最爱的孩子,都无法包容理解,对自己最珍贵的上师,都无法真诚对待。在修金刚萨埵的时候,要更诚挚、更猛烈的祈祷金刚萨埵清除我的罪业。为自己在上师三宝面前的那些自欺欺人的表演,深刻的忏悔和对治。为表面上的温和顺从,实际践行中的懒惰、拖延。为那些承诺过却没有兑现的誓言,为那些对他人轻慢的态度,苛刻的评价,恶意的揣测。
愿能更深入理解上师的教言,能时刻以此为镜子来检视自己言行的发心,能放下“我执”的偏颇和傲慢,去理解他人,推及众生,升起真正的菩提心。
阿日雅拉姆
当前文本下载
名称 | 下载 |
---|